惊蛰节到闻雷声,震醒蛰伏越冬虫。
天气渐渐寒转暖,塞北田野地化通。
这是土默川民谚。2020年3月5日,庚子惊蛰,也意味着卯月的到来。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这个节气,把它放在春耕开始的节气。
“惊蛰吃了梨,一年都精神。”这也是土默川民谚。
我小的时候每到惊蛰这天,父母总要买几个梨回来,或生或用冰糖煮着吃,至今我也便养成了这个习惯。但土默川惊蛰为什么要吃梨呢?查阅各种史料也无记载,也就更无法考究了,但肯定是有一定道理和说法的,且我也听姥爷说过。首先从惊蛰这个季节和中医养身说起。《黄帝内经》讲:“不知年之所以,气之盛衰,虚实之所起,不可为工也。”中医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讲“天人合一”的,通俗说,就是人要顺应自然。春季木旺与肝相应,惊蛰后是肝病的高发季节。此外,如流感、流脑、水痘、高血压等也是这个季节流行特征,因此,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上升,阴血相对不足,应顺乎阳气的升发,万物始生的特点,使自身的精神、情志、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肠达,生机盎然,而梨却正好与之对应了。
明代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梨,生者清元腑之热,熟者滋五脏之阴。”近代医界也认为梨汤可用以治疗肺炎、呼吸道疾病、肺心病、高血压等症,内食丰富的维生素C和钙、磷、铁等矿物质,在维生素B家族也是佼佼者,含糖量高达12%以上,可贮藏5一6个月,具有清心、润肺、止咳平喘、燥利便、生津止渴、醒酒解毒之功效。土默川还有“惊蛰吃梨打潮气”一说,也就更顺应了梨的功效。
再有土默川惊蛰为什么要吃梨?多少念了几天私塾并务了一辈子农的姥爷是这样说的:“梨”与“离”谐音,惊蛰吃梨,可以让害虫远离庄稼,可保全年的好收成,所以这天全家都要吃梨。这“梨”还寄托着庄户人的祈福。今年惊蛰吃梨,那就祈盼着病毒早日远离。
庚子惊蛰又遇新冠肺炎,众志成城战疫情,更不寻常,或许令人难忘。从而也就想起来了老祖宗千百年总结留下的规律,也许真的有道理嘞。
瘟疫:始于大雪,发于冬至,生于小寒,长于大寒,盛于立春,弱于雨水,衰于惊蛰。千百年来,发生在中国的历次瘟疫都是按照这个规律始终的,中国古老的历法,次次证明着这个规律。老祖宗留下的规矩:年前储粮,打扫卫生,喝屠苏酒,过年贴春联,放鞭炮辟邪,那都是有讲究的。
惊蛰过后万物复苏,真已春暖花开的季节。在这个美好的时光,我们一定能够战胜新冠病毒,生活在阳光明媚,百花齐放的春色里……